当前位置:我爱思想文化网 >> 读书

里茶道故乡新书推介|牧野谦次郎著、张真译:《日本汉学史》举世瞩

里茶道故乡新书推介|牧野谦次郎著、张真译:《日本汉学史》举世瞩

《日本汉学史》,牧野谦次郎原著,张真译,学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

内容简介

与学者对日本汉学史的研究相比,日本本土学者更早一步。就笔者目力所及,牧野谦次郎的《日本汉学史》是最早、最为系统而全面的一日本汉学史。

牧野谦次郎(1863-1937),字君益,号藻洲、宁静斋、爱古田舍主人,生于高松藩(今香川县),日本汉学家。牧野谦次郎自幼收到良好的教学熏陶,祖父牧野默庵是江户高松藩邸的教授,父亲牧野松村为高松藩校教授。明治十年(1877)年起,牧野谦次郎在泊园书院从藤泽南岳求学近一年。藤泽南岳是牧野默庵的女婿,也就是牧野谦次郎的舅舅。

明治二十六(1893)年,牧野谦次郎执笔于国华社,明治三十(1897)年,创办《曙光》杂志,明治三十四(1901)年,任《日本新闻》周报主笔,“藻洲”之号,名动四方。明治三十九(1906)年,与松平康国共同创办《》杂志。虽然《曙光》、《》不久皆废刊,但他从正十三(1924)年起直至去世,东洋文化学会机关杂志《东洋文化》每一期都有他的作品,是横亘百数十回的有关经籍讲释的连载。

《庄子国字解》

牧野谦次郎在明治末年的“日本南北正闰问题”及正年间的“宫中某重事件”等争论上,力正彝伦道德,因其汉学修养,成为平沼骐一郎男爵的顾问。牧野谦次郎又得隈重信之知遇,成为“早稻田汉学”的中心人物,历任早稻田学文学教授、高等师范教授,昭和四(1929)年起,任早稻田学高等师范长,直至去世。

此外,还任斯文会常议员、东洋文化学会理事、东文化协会理事,东文化学院的创立也与他有关,并担任首任教务长等职。牧野谦次郎致力于培养后学,多年以来一直是汉学振兴运动的。一旦身当其事,必执笔唤起舆论,有使搬弄邪说与诡辩者皆为粉碎之概。

牧野谦次郎有横亘明治、正、昭和三代的文章家之称,以其渊雅之学问于卓越之识见,而有恭敬、谦让的君子之美誉。谥号文毅,著述有《日本汉学史》、《庄子国字解》、《墨子国字解》、《讲经新义》及续编、《维新传疑史话》及文集五册等。他主编的《先哲译著汉籍国字解全书》是战前的畅销书。

《模范汉文选》

其子牧野巽(1905-1974),即《日本汉学史》序作者,家族研究专家、东京学教授、社会学先驱。毕业于东京帝国学文学社会学系。昭和四(1929)年起,历任东京帝国学社会学研究室助手、东京文化学院研究所员、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昭和二十二(1947)年,以博士论文《礼仪及中的家族与宗教》获东京帝国学文学博士。昭和二十四(1949)年,任东京学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授。昭和四十(1965)年,退休,为东京学名誉教授,并任阪学教授。1968年起,任早稻田学教授。著述有《牧野巽著作集》七卷(御茶水书房1979-1985年版。第1-2卷《家族研究》、第3卷《近世宗族研究》、第4卷《云南史研究》、《东亚农耕研究》、第5卷《移民传说》、《广东原住考》、第6卷《社会史诸问题》、第7卷《家族论》及书评)、《社会教育论》(福村出版1971年版);编著有《社会学概论》(与冈田谦合著,金子书房1948年版)、《现代社会学》(诚信书房1957年版)。

《牧野巽著作集》

牧野谦次郎的《日本汉学史》是他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早稻田学讲义。因学年之不同,讲义或侧重于江户以前,或侧重于江户时代,又或侧重于明治时代,多少存在差异,但该讲义以概览上古至近世为宗旨,是一由古至今、首尾连贯的完整的日本汉学史。牧野谦次郎每到学年之末,都会把讲义誊写版油印出来,且考虑将这讲义稿整理敷演成正式教材出版。

他在生命的最后一二年间,招请原早稻田学毕业生、时任其助手的三浦叶,为其口述江户或明治汉学史的分内容作笔记,与同样毕业于早稻田学并经营书店的拔井哲夫约定出版本书。因此,该书的编纂编纂工作是由牧野谦次郎本人开其端绪的,但遗憾的是这个夙愿在他生前始终没有实现。

牧野谦次郎去世以后,有关本书的材料,除他每年为授课所准备的讲义及誊写油印版外,仅有前述三浦叶的笔记及其它片段资料。因此,本书得以整理出版,主要是得力于三浦叶。

《日本汉学史》日文版

三浦叶,生于明治四十四(1911)年,昭和八(1933)年毕业于早稻田学,后又在日本学、无穷会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科深造。先后任早稻田学教授牧野谦次郎助手、东洋文化学会、《东洋文化》编辑、就实女子学教授、无穷会理事、西寺文化资料馆馆长等。除整理《日本汉学史》外,还著有《明治时代的汉学》、《明治汉文学史》、《近世汉文杂考》、《近世备前汉学史》、《备前的汉学》、《冈山的汉学》、《西寺今昔物语》、《木莲舍漫笔》等。

三浦叶以为乃师的《日本汉学史》只讲述到明治中前期,故他又另著《明治时代的汉学》(汲古书院1998年版)、《明治汉文学史》(汲古书院1998年版)两书以补续之,基本上涵盖了日本近代汉学转型期的各方面情况,特别是《明治的汉学》,尤其侧重于近代学术转型与汉学研究的关系。

该书分为三:明治的汉学论;汉学者的研究与活动;汉字汉文教育。其中,第二第七章专谈明治时代的文学史研究[1],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明治后期日本出现的多文学史。由于这些文学史后来较少再版,日本的各图书馆即使有藏,一般也已经当做明治时代的古籍保护,能亲寓目者实不多。

《默水居随笔》

这些文学史,或是作者为早稻田学教员,或是作为早稻田学讲义丛书出版,而三浦叶早年毕业于早,又曾作为牧野谦次郎的助手,所据多为第一手资料,这对于了解明治后期的整个文学史研究情况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牧野谦次郎的《日本汉学史》之后,有仓石武四郎的《日本学之发展》[2],是他昭和二十一(1946)年在东京学的讲义。全书分十二讲,分别是:文化的接受、平安朝学艺的接受、博士家的学问与训读法的发达、遣唐使废止后及镰仓幕府的中日交流、宋学新注与五山文学、藤原惺窝新注、林罗山与山崎闇斋训点、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蘐园学派与唐通事、江户时代学艺之发展与小说戏曲、幕末明治时期的汉诗文与学艺、汉学与东洋史学、京都学、各帝国学的学与东洋史学。原书颇简略,仅数十页,经岛晃等整理、注释,由二松学舍学于平成十八(2006)年出版。

《日本学之发展》

最后,说明一下本书的翻译和注释情况。由于近代以来日文书面语体有较的变化,不同语体体现不同的时代风貌,为保留原貌,译文亦据原文语体译出。

该讲义用古朴典雅的文言写成,译文亦用浅易文言,但其间又有不少从西方引进来的新词语,夹在文言句式里;加之该讲义来源复杂,语体亦颇多样,体而言,叙事以文言,议论以白话,译文为尊重原著起见,时或文白杂用,有不协调之感,尚祈读者诸君见宥。

原著中作者以日本人的语气所用的词语,如我朝、我国、我邦等,则酌情改动。原著中的时间,全用日本年号纪年,为方便阅读,译文在保留年号的同时,以括号夹注公元纪年。牧野巽的序文和三浦叶的例言则用白话写成,译文也用白话。

本书作者原有的注释、按语等,皆在正文中以括号形式夹注,而页均为译者所加。译者注原则上不对原著的观点作评价,仅就对日本方面的词语和概念作背景知识性的补充,或对原著中某些问题稍作考证。译者注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原著的思想内涵,但由于译者水平有限,或有漏注、误注之处,尚请方不吝教正为幸。

《近代日本俗文学研究史论》,张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12月版。

目 录

原序

例言

再版小引

序说

第一期 上古、平城朝、平安朝(1192年以前)

第一章 上古

一 汉文学东渐

二 汉学传来之初

三 佛教传来与汉学之必要及《十七条宪法》之制定

四 与隋唐交通及派遣留学生

五 化革新与汉学

六 上古之汉文

第二章 平城朝(710年-781年)

一 平城朝之汉学

二 汉文学与国文学之关系

三 汉文学于国文学之影响

四 汉文及诗赋

五 汉文著作

第三章 平安朝(794年-1192年)

一 概说

二 诗文集

第二期 镰仓、南北朝、足利、织丰时代(1192年-1603年)

一 概说

二 宋学之传来

三 五山文学

四 训点

五 镰仓时代之汉文章

六 五山以外之汉学

第三期 德川时代(1603年-1868年)

序论

时期之划分

第一章 庆长八年至享保二十年(1603年-1735年)

一 概说

二 德川家康之好学

三 德川家康与藤原惺窝

四 林罗山

五 松永尺五

六 德川秀忠、德川家光、德川义直与林罗山

七 南学(崎门学)

八 中江藤树

九 熊泽蕃山

十 山崎闇斋、山鹿素行、熊泽蕃山

十一 洛儒关儒之对立

十二 德川纲吉之好学

十三 德川家宣时代之汉学

第二章 元文元年至天明八年(1736年-1788年)

一 德川吉宗时代之汉学

二 古学派(伊藤仁斋、伊藤东涯)

三 荻生徂徕

四 关东关西之学者

五 水户学

第三章 宽政元年至明治元年(1789年-1868年)

一 概说

二 菊池五山、市河宽斋

三 山本北山

四 林述斋及宽政三博士

五 宽正异学之禁及学制

六 佐藤一斋、松崎慊堂

七 文久三博士

八 幕末汉学书生气质

九 水户学与幕末

十 幕末词坛

十一 西日本之文学

十二 诗文之变迁

第四期 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

明治初年之儒教

第一章 明治时代第一期

一 汉语词、汉文、汉学书生

二 汉学者与国学者之轧轹

三 国学者与洋学者之对抗

四 私塾、藩学、地方学者

五 学制颁布与汉学

六 学制颁布至明治十年前后之汉学

七 西南之役与汉学

八 废刀令与汉学

九 修史之内讧

十 诗文杂志之刊行

第二章 明治时代第二期

一 概说

二 帝国学文学和汉文学科

三 帝国学附属古典讲科

四 斯文学会

五 同学馆

六 幼学纲要

第三章 明治天皇与侍讲

第四章 明治初期之汉诗

一 诗家

二 诗坛

三 吟社

四 诗人

第五章 明治初期之汉文

一 文运

二 文格

三 文会

四 文人

译者简介

作者近照

张真,浙江瑞安人,南京学文学博士,日本早稻田学交换研究员,现任温州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温州市百名社科青年骨干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戏曲小说、日本汉学。先后主持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1项、浙江、温州市研究课题多项。在海峡两岸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平生风义兼师友——王国维曲学研究与日本汉学关系考论》一文荣获第七届王国维戏曲研究论文奖一等奖。已出版的著作有《近代日本俗文学研究史论》《陆游小品》,译著有《小说戏曲史》(狩野直喜原著)、《诸葛武侯》(内藤湖南原著)、《日本汉学史》(牧野谦次郎原著)。

注释:

[1] 三浦叶《明治时代的汉学》,汲古书院1998年版。该书为专题论述形式,分章节在成书曾陆续发表过,该章分内容发表于《斯文》,1967年。

[2] 该书有杜轶文中译本《日本学之发展》,北京学出版社2013年版。

标签:日本汉学史 张真译 日本 汉学



IT百科:

怎么用佳能相机拍出两个人 尼康相机的虚化怎么关 富士相机怎么样连蓝牙


网者头条:

亚马逊为什么中通快递公司 申通快递存在的优势是什么 为什么韵达快递不送到家里 永康钓鱼有什么好去处


王哲博客:关于编程的作文结尾英语 做好seo什么也能赚钱

相关文章

阅读点亮心灵,丰富文化生活

阅读点亮心灵,丰富文化生活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思维、启迪智慧的有效方式。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拓宽视野,领会历史文化的积淀,探索人类智慧的瑰宝。而且,阅读还能帮助我们陶冶情操,洞察人性,从而更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