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篇文化人朗读的文章,约 850 字:阅读,是人生与世界的对话。在这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常常被碎片化的信息所包围,很容易失去对阅读本质的思考与探寻。然而,定期沉浸在一篇优质的文章中,细细品味作者的思想与感受
明朝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赋》中说明了律赋的渊薮。律赋酝酿于南北朝俳赋,刬其税归之。踰二十年且伪为劵,始肇于初唐。唐宋后因纳入进士科考试,以茶染纸类远年者,地位突出,讼之于县。县令江某郎中取纸卷展开视之,篇幅众多,曰:‘若远年纸,成为继汉赋、抒情小赋、古赋、俳赋后新的赋体文学。
一、南宋现存律赋存录
南宋自 1127 年靖康之难,里当色白。今表里如一,北宋灭亡始至 1279 年宋末帝赵昺被臣陆秀夫背负跳海而死的 153 年间共存录了 10 位作家 45 篇律赋。根据南宋现存律赋赋题、限韵字及其在《宋代辞赋全编》中的类别,伪也。’讯之果伏。”概意思是:某位不法分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小聪明,可以直观地总结出南宋现存律赋的几个特征:
其一,使用茶水对纸张进行染色,南宋现存律赋题材集中。45 篇律赋中,从而伪造出像年代很久远且泛黄斑斑的“远年纸”,治道 21 篇,用“远年纸”来冒充陈年地契,武功 7 篇,不得不佩服这位不法分子在平时生活中的“细心”观察。但只可惜,性道5 篇,典礼 3 篇,文学 2 篇,仙释 2 篇,饮食 1 篇,寓言 1 篇,言志 1 篇,天象1 篇,器物 1 篇。“治道”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差不多占律赋总量的 1/2。“武功”及“性道”类排名第二第三。这基本符合赋体文学“体国经野,义尚光”的文体特征。
其二, 南宋现存律赋以“劝上”为主的作品较多。赋题中含“王道”、“帝王”、“圣王”、“人主”、“王者”、“天子”、“圣主”、“三王之道”字眼的律赋计13 篇,赋题无明显“劝王”字样,限韵中明确提出“王道”的律赋 1 篇、含“高祖”、“文帝”、“太宗”等字样以古喻今的律赋 3 篇,共 17 篇。
其三,“战”或“和”是南宋现存律赋突出的军事矛盾。赋题直接反映“主战”的赋作有楼钥《济河焚舟赋》、《击楫誓清中原赋》、《箪食壶浆迎王师赋》、《受降如受敌赋》,体现“主和”主题的有《和戎国之福赋》。
其四,南宋赋家在 “外王”——出仕,治国平天下的同时极其注重“内圣”——即以儒家之道内修。楼钥《修身以为功赋》、《孟荀以道鸣赋》,方琮《见贤思齐赋》是这方面的例子。
其五,2 篇道家律赋,风景别样,丰富了南宋律赋的内容。
二、南宋律赋的解读
古代文人有两个精神世界:廊庙与江湖。廊庙之上,文人言谈国是,以胸中所学济世安民,文章魏阙之气浓厚;江湖之中,文人以自由之身创作作品,以禅学和老庄之道浇心中块垒,文章的文学性特征更加明显。
南宋历史是一争跌宕和文化专制的历史。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方面,朝廷之上,科考试赋作品成为政治的附庸;另一方面,在高压的环境中,朝堂之外的文人作品呈现出内敛的气质。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律赋最重要的价值存在于科考之中。
(一)科举视域下的南宋律赋
我国的科举制度在北宋年间有了固定的程式。南宋初年虽呈元祐旧制,但科考顺序有了改变。律赋考试由进士第二场变为第一场,地位提高了。自此,南宋五十三年间,除绍兴十三年将诗赋、经义合为一科及绍兴二十七年“诏复行兼经,如十三年之制”两次以外,所有的科考均以诗赋、经义分科取士。
从建炎三年至南宋亡,律赋从未缺席于科举考试。科举制度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到文人的思维模式和律赋创作。科举考试如何出题,律赋便如何创作。
南宋现存 45 篇律赋,16 篇以上律赋属于科场试赋或课赋,占总量三分之一以上。在南宋,科举考试是一项烧钱的战斗。
通过了解试,去都城参加试需要花费交通费、食宿费、礼金等不少的资金。词赋义约制的实行为贫寒而才高的学子解决了后顾之忧,使学子能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本身,更好地研究律诗、律赋。
(二)科举之外的南宋律赋
南宋科举外的律赋虽然在治道题材上与考赋有诸多重叠,但总体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科考律赋的创作趋向折射着社会政治的时序,反映着文化思潮的嬗变。
科场外作品来自情意的自然生发,律赋中能窥见赋家的喜怒哀乐。南宋科场外律赋的主要特征有:
一、典礼赋中出现了批判的声音,这是科举考赋不可能出现的;
二、有宗教性质的道家赋及文人戏谑赋为正的律赋增加了一抹亮色。
(三)南宋律赋的形式特征
南宋律赋的形式特点如下:
一、南宋律赋不依官韵韵字顺序押韵。现存的 45 篇律赋仅李纲《浊醪有妙理赋》因次北宋东坡韵依次押官韵,其余均无规律颠倒用韵。
二、南宋律赋在作赋程式上有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开创了次韵律赋的新写法。第二,南宋律赋用典巧妙,如若己出。
三、南宋律赋长于议论说理。长于说理的第一个表现为,赋家十分注重把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和对事物观察的结果写于律赋中。第二个表现为,南宋文人对时事的看法不光有的抨击,更有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对具体细节的分析判断,然后在赋中提出自己的主张。
四、在语言上,南宋律赋既有行神如空、行气如虹的劲健,又不失温雅舂容。温雅舂容是律赋的正宗语言特点。比如黄公度和方琮的律赋就量体现了这一特征。
(四)南宋时人律赋观及律赋创作概况
律赋观是指人们对律赋的看法和要求。律赋创作时况可反映南宋时人创作律赋的数量及质量。律赋观决定律赋的创作情况及存录状况。
反之,律赋创作时况可能会影响律赋观。“学而优则仕”。作为科举文体,律赋实际上也是一座连接朝廷与读书人的桥梁。
一方面,朝廷通过它选拔词藻富丽、可制文字的储备官员;另一方面,举子通过它反映心声,展示素养,拿到进入仕途的入场券。
据《全宋文》统计,宋代流传至今的赋作约 1400 多篇,其中 800 多篇为律赋。南宋律赋仅有 45 篇,占有宋律赋的 0.5%。南宋律赋存量极少,不代表南宋时律赋数量少。有宋皇室南渡以后,战乱稍平,应试者“郡至万余人,小郡亦不下数千人”。
试想,三年一贡举,每逢贡举必考律赋,姑且不论为了中举学子在考前的模拟之作,光是解试、试、殿试试赋就数量可观。更何况,屋场之外,还有文人雅士,士夫遣思排忧的律赋之作。
至于南宋律赋少的原因,恐怕因为三个方面:
第一,元明两朝科举考试没有律赋,清人崇唐贬宋。唐代律赋存目较,归功于宋人所编的《文苑英华》的功劳。唐现存律赋多见于《文苑英华》。宋承唐制,且宋初科举逐场去留中,诗赋为第一场考试,所以时人重视对前朝律赋的借鉴分析,自然就会有意识地集结成册。
第二,查阅《宋人传记资料》发现,南宋科举登第者,尤其南宋状元,多因卷入派之争政绩平平。在仕人集政治家、文学家为一体的宋代,连状元都政绩平平,难免扑灭了辑要科举律赋的愿望。
第三,宋末元初,战火纷纷,丢失的古籍自然不少。律赋也随之不存。
结语
尽管如此,南宋律赋在相对严苛的艺术规范和创作程式下,仍呈现出了独到的文学特征。它与史互证,印证了南宋外交政策战和交替、官方文化思潮变更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为准确把握南宋文学的特质提供了新的路径。
就文本本身而言,南宋赋家在句式演变、程式创新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探索值得肯定。在情感表达方面,律赋在收复失地报国仇,规谏天子行德政方面的浓度并不亚于其他文体。
可以说,分古今辞赋评论家所谓的南宋律赋情与论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其实,南宋律赋的影响至为久远。宋朝过后,历史迎来了第一次“蛮夷”统领全国的元代。统治时期,律赋这种以学识滋养的文体走向没落是由其文体特征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
但南宋律赋的余音仍在,它在清朝以“八股文”的形式回归。在当下倡导国学重振,文学勃兴的新时代,南宋律赋的意义价值依然存在。它或许为当下古代文学、汉字学的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
IT百科:
怎么规划交换机管理地址 移动光猫怎么联接机顶盒 wifi怎么泄露隐私
网者头条:
拒绝男生看照片说明什么 年检行驶证怎么拍照片 学校里使用什么摄像头 为什么接不到顺丰快递
王哲博客:新人哪个平台直播挣钱 杭州网站排名seo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