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现:文学作品新时代的诠释文学作品往往凝结着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着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然而,这些经典作品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它们也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和诠释。这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
生命里充满了无常和艰辛,用心感悟。希望通过声音传递温暖,很多时候又事与愿违,传播正能量、演绎美好生活。,让人们在惆怅中更感到心悲。于是古代很多士夫都期望归隐,云淡风轻之时,品茗焚香、沐浴暖阳;山水相依之处,追求禅意的境界、享受诗意的氛围。
北宋文豪苏轼才华横溢,一生却漂泊无依,短短几十载的人生,让他遍尝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也体验到人情冷暖,更感悟到生命本质。而当他终于看淡了得失和荣辱,仿佛可以穿越现实,并融入到浑朴的自然中。下面分享苏轼非常经典的两首词作,意境深邃,襟怀宽广,抒写了归隐的愿望。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鸳鸯,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苏坚,字伯固,苏轼担任杭州太守时,他曾是先生的下属,彼此也是至交好友。后来他要回到故乡吴中,先生依依不舍,临别时题词赠送。全篇充满惜别之意,更展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词人在异乡本来就缺乏亲朋好友,如今朋友离去,作者客中送客,心中倍感孤寂。开篇就传达出难舍之意,词人不仅说此后将经常梦见对方,还要“遣黄犬、随君去”,以方便传递书信、彼此容易沟通。
接下来词人想象对方在旅途中的情景,先生虚实结合地描绘出朋友渡江、以及惊动鸳鸯的场景,还有故园的小桥流水、名胜古迹,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委婉地抒写了词人的思归之情。
可是作者从小就壮志凌云,虽然仕途坎坷,却又身不由己,何况他当时并未垂垂老矣,依然还想建功立业。如此进退两难的情况下,词人忽然想到了盛唐的王维,诗佛半官半隐,晚年生活恬淡,一幅《辋川图》令人陶醉,更勾起了多少人回归田园的愿望。
于是词人也希望“作个归期”,还借口上天已经应许,并遥想自己在林泉边隐居的状况。最后三句耐人寻味,作者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万紫千红的美丽画面,其实句句都暗含着先生的归隐之意。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先生被贬黄州后,一家人生活非常艰辛。为了生计,他就在居所附近开垦了一片荒地,从此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生活条件也逐渐有所改善。作者还在周围栽树、种菜,甚至学会了酿酒,闲暇时还与乡亲们一起畅饮浊酒,那些不愉快的往事也逐渐淡忘。
这首词就反映了先生当时的生活境况,作者酒后抒怀,却不经意地谱写了一首名作,表达了作者恬淡的心境,值得人们反复揣摩。
开篇讲述先生外出夜饮,直到三更才回家。“醒复醉”说明其纵情狂欢、豪兴满怀,丝毫没有被贬谪的痛苦。“仿佛”二字,传达出先生已经醉意朦胧,无法辨明时间。
词人踉踉跄跄地摸回家中,小童早已沉睡,而且鼾声如雷,更衬托出夜阑人静的氛围。夜间气温下降很多,诗人酒醒之后也感到寒气袭人,于是不停地敲门,却无人回应。先生无奈,只好在门前徘徊,又倚杖醉听江声,似乎只有这滔滔的江水,才懂得自己内心的复杂感受。
接下来开始抒情,作者先化用《庄子》里的典故,叹息此身非我所有,也透露出才不经用、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营营,指世事纷扰,词人仕进无望,便期望自己可以早日抛弃浮名虚利,看淡一切,潇洒地过一种安闲的田园生活。
词人正思绪万千,不远处的江水波澜不惊,水纹如绉纱,也暗喻先生心境平和,襟怀旷达。此时他早已醉意全无,却忽然想到驾一叶扁舟,畅游五湖,并融入自然中,成为一位悠闲而又不拘形迹的隐士。
苏轼的这两首词意境深邃,表达了超然的心境,也抒写了归隐的愿望。人生总有身不由己的窘境,但是作者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意志坚定、又襟怀恬淡,纵然生活艰辛,却能安贫乐道。作者超然旷达,兼具儒释道的情怀,但字里行间又显得真诚质朴,令人心生崇敬之情!
IT百科:
松下相机时间码显示怎么设置 怎么找笔记本维修 自己刷机怎么刷平板电脑
网者头条:
卖字画的手续费多少合适 翡翠头绳怎么安装图解 美好的玉石要怎么养护 狗狗经常抖身子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