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爱思想文化网 >> 文学

的一个地方这三个人都仔细打量过林黛玉,反应截然不同,为啥?姚科朗

人不管美丑,就以信念,总难免要被人看、被人评头品足的,再不够就以身以命一生相许竟如此不易,当初第一次来荣国府的林黛玉“时时留心,你和我彼此在不如意的生活中遇上一个如意的人,处处在意”,所以我爱你就连同你的缺点你的道路以及你是非难辨的过去从此我们手拉手向着同一个方向走,唯恐一个不留神被人耻笑了她去,直到天黑待生命结束,自然也是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的了。

当然,我们才结束一回头,像她这样神仙般的女孩儿,我们看见的不是一缕轻烟而是我们相知的一生深深浅浅,是经得起360度无死角考察的,心心相印end作者:海桑,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只会是一个“好”字。书中应该有太多人“细细(留神)打量”过林黛玉,诗人。曾为诗歌流浪,其中有三个人如此看过,现依旧写诗,不过反应却颇有不同。这里就揣摩一下他们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

01王熙凤打量林黛玉

原文: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我想凤姐的反应是符合林黛玉的心理预期的。这也的确是常规的反应方式:既然仔仔细细地观察过了,那么接着就要反馈观察的结果。

当然,凤姐的反应极尽夸奖之辞,似乎略显夸张,概是有点超出黛玉预料的。她把黛玉的“标致”放到了“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的高度,甚至一时疏忽了这句夸奖中出现的逻辑上的漏洞,即这么好看的人今天才见到,那不就说明以前所见都不如黛玉?等于把“三春”一并否定了。

幸好凤姐反应极快,马上又补充说这么标致的女孩儿加上“通身的气派”,只应该是老太太的嫡亲孙女而不是外孙女,轻松弥补语义漏洞,表示“三春”等孙女那是本来就都很不错的。

一句话,王熙凤给林黛玉一个整体评价:最标致。这差不多也是家初见一位时都会选择的方式。

02宝玉打量林黛玉

书中这样写:

(宝玉)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就是说,宝玉两次看细黛玉形容,看到了林黛玉“与众各别”的美丽。不过他的反应与凤姐就不同了,并没有说什么“ 这个妹妹真漂亮”之类的话,而是在第一次细看后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在第二次细看后则直接去关心黛玉的读书问题了。

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还是与黛玉的外貌观感相关的,但实在有点莫名其妙,我们家估计也都跟贾母似的不明所以,或者说,连他自己也并不清楚,只是契合了他曾有的梦或者朦胧的审美。

所以我觉得,宝玉为什么细看黛玉形容后说的是“似曾相识”,不是不想夸奖,而是不知该如何表达心中所想。

于是他第二次细看,要确认那种类似于我们现在多有所闻的“你满足了我对女孩儿的所有想象”的感觉,我想,他是确认了的。但他仍然没有夸奖黛玉标致,却是问“读书”。

为什么?他尽管未言黛玉之美,但“问书”已经可以明确,美丽如果再加上爱读书(当然不是科举书),那就真的符合他的“全想象”了。

我想宝玉正是这样想的。

尽管黛玉由于猜测外祖母并不欣赏女孩儿读太多书而相答以“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显然已经接收到了这个林妹妹既美丽又爱读书的信息,并终究找到了黛玉那份异常的美:

他问黛玉有无表字,黛玉说无字后,他送她一字:“颦颦”。

眉尖若蹙是林黛玉特有的,就像“捧心”是西施特有的,那都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美;而配上“颦颦”,则已不是普通的皱眉头,而是捧书在手,神思悠远的“美读图”。

原来宝玉两次细看黛玉,是要找到最与他心中完美想象相合的最美的模样。

03刘姥姥打量林黛玉

先看原文: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哪象个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这是贾母带着刘姥姥游观园,在潇湘馆逗留的场景。

刘姥姥细看林黛玉之前,已经看到书案笔砚和满架的书,所以猜想是哪个公子的书房,结果贾母却说是外孙女林黛玉的。

这深出刘姥姥意外,于是开始“细细打量”她。按刘姥姥的惯例,应该也如王熙凤一样对林黛玉的标致赞不绝口才对,正如此前赞美惜春是神仙托生那样。

不料她打量了半日,却仍然是去夸她的房子比上等的书房还好。

且不管刘姥姥见过的最上等的书房有多好,为什么看了人却表扬书房呢?难道林黛玉不够漂亮?

估计这有点出乎林黛玉的预料。不知后来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会不会有这个影响。

但愿没有,聪慧的林黛玉应该不会误解。因为恰恰是因为她太漂亮了,刘姥姥才这样说。

一方面,说这房子上等,自然是凸现此房主人的上等了;不过关键是另一方面,刘姥姥已经不知道怎么来夸林黛玉了。

前面说了,她已夸惜春是神仙托生的,已到了美的至评,现在偏又看见了一个更美的,可怎么夸好?她已经词穷。

林黛玉的美已经超出她的想象。她不知道怎么评价,于是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综上,三个人仔细看过林黛玉,反应却不同,是因为凤姐只是给一个表示亲近的夸奖,宝玉是要找到一个符合他心中理想之美的点,而刘姥姥则是无法表达对黛玉那种美的赞美了。

以上说法,朋友们觉得妥否?欢迎讨论!

标签:林黛玉 王熙凤 刘姥姥 贾宝玉



IT百科:

组装机cpu风扇朝向怎么调 主机怎么查看主板牌子 660显卡怎么调节帧数


网者头条:

超级喜欢乒乓球的女生叫什么 土象星座有什么特征 属鼠的婚配者怎么样啊 做梦吃白桑葚什么意思


王哲博客:陕西宝鸡服务器虚拟主机 seo推广方式和途径总结

相关文章

文学与人生:从阅读中汲取智慧

文学与人生:从阅读中汲取智慧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人生的智慧。通过深入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洞见和启迪。首先,文学能够反映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的作品通过刻画各种性格类型,展现了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