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爱思想文化网 >> 民俗

先福荫子孙三月三上巳节:这些民俗传统,你了解多少?清明节

先福荫子孙三月三上巳节:这些民俗传统,你了解多少?清明节

上巳(sì)节,清明节在人们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清明节是重的春祭日子,俗称三月三,扫墓祭祖,汉及众多的重要传统节日。

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缅怀祖先。同时清明节也可以叫做“踏青节”,后来与轩辕黄帝的生日三月三融合,是人们亲近自然的欢乐日子。清明节最的风俗就是扫墓了,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二月二,它传承了的光荣传统,龙抬头;三月三,传承了文明的祭祀文化,生轩辕”。上巳节有祭祀轩辕黄帝、洗濯祓[fú]除,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扫墓称之为“墓祭”,郊游踏青,表达了对先人“思时之敬”。祭祀扫墓既然传承了这么久,曲水流觞,自然也少不了诸多规矩,山歌对唱、泼水节等重要民俗。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在古代,虽然有些看起来并不科学,每逢这天,人们就要到水边去祭祀,并用香熏的草药沐浴。

《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节日传说

黄帝诞辰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传承了文明的祭祀文化,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西王母生日

此说源于道教传说,每年此日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各路神仙都会赴瑶池献礼祝寿,著名的“献寿”由此产生。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一个原始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人日

相传女娲七天之内造出七种动物,按日排列为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为羊日、初四为猪日、初五为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为人日。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天干排序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地支排序法,初七为地支巳日,所以巳日即人日,因此上巳节,也就是人日的节日。

节日发展

先秦时代,这天人们通过沐浴洗濯而以祈达到消灾去病目的的风俗就已相当盛行;而在周朝时,在规定的时间里行“祓除衅浴”之礼已成为一种制度,并有专门的女巫掌管此事。

《周礼 春官》说:“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意思是:女巫职掌每年祓除仪式,为人们衅浴除灾。目的是“招魂续魄,祓除不祥”。

每年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们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而出,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至深山幽谷采摘兰草,或去郊野陌上宴饮行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

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过后,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柳绿花繁。青年男女在这天都汇聚到河边,踏青赏春,结伴游乐,这为古人提供了自由恋爱的契机。

点击播放 GIF 0.0M

点击播放 GIF 0.0M

三千年前,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自然和人类的声音,记录下了我们最早的爱情故事。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国风·郑风·溱洧》

士与女在“三月三”这春情盎然的时日里,踏青幽会,互订终身。青山碧水,红桃绿柳,阳光明媚,虽然已过千年,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他们嬉戏追逐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呢喃私语,俏皮调笑。

从此,在这山水间流淌开来的自由恋爱之日成为最古老的的情人节。

汉朝时,三月上巳的风俗在宫廷和民间都非常流行。《汉书 礼仪志》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洁。”

魏晋以后,该节日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公卿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称曲水宴)的节日,并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俗———曲水流觞。

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王羲之与其友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书文俱佳、举世闻名、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唐代时,上巳节已成为全年的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据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三月”条载,唐朝时,皇帝在这天也要在曲江池宴会群臣,同甘共苦行祓禊之礼:“三月三日上巳之辰……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

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对唐代长安曲江风景区内节日盛景的描绘。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宋朝以后,三月上巳风俗渐渐衰微,但一些俗仍在流传。明初时,朱元璋皇帝为示太平盛世、与民同乐,三月三携臣们一道春游,这天“金陵城扶老携幼,全家出动;牛首山彩幄翠帐,人流如潮”。

民国时期,我国各地还留有三月三消灾除凶的风俗,如北京“三月三日,病创者多以长流水洗之”、江苏吴中地区“(三月)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安徽寿春地区“三月初三日,士女多携酒饮于水滨,以禊祓不祥。妇女小孩,头插荠菜花,俗谓可免一岁头晕之病……”。

时至今日,三月初三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的节日,从云南理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的泼水节活动中,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但在分地区,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节日活动

祓禊

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去灾病的仪式。古时人们去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什么要选在巳日呢?《风俗通义·祀典·禊》中说:“巳者,祉也”。意为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

畔浴

人们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

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祈求生育

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来自腜。

互赠香草

古人认为,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有裨益。

郊外游春

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是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泡温泉

唐宋时期于郊外游春,然后于野外温泉祓禊。

曲水流觞

也叫临水浮卵,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后变为“流杯曲水之饮”。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

射雁司蚕

上巳节期间还进行一种弋射活动,即利用一种带丝线的箭射击野雁,射中后即索丝而取雁。这种雁与其说是猎物,莫如说是送礼的最好赠品。南方劳动妇女则开始育蚕,采桑喂蚕。

节日饮食

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三,人们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艾叶糍粑

农历三月三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乌米饭

畲族,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欢度“乌饭节”。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五色糯米饭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各族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春饼

三月初三,上巳日也有一种食俗,就是吃“春饼”,把面赶成薄薄的饼,把鸡蛋煮熟剥去皮,捣碎,有的人家还加进去蒜泥,把薄饼卷起来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经有了小葱,用春饼卷小葱吃。

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与传统俗有关。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民间又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人的魂魄容易被东游西荡的鬼迷惑,朴实憨厚的乡民们认为,必须吃这种带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儿“粑”(粘)住,不为邪恶所侵。

点击播放 GIF 0.0M

点击播放 GIF 0.0M

来源:古典书城(gudianshucheng)

标签:上巳节 民俗 上巳 清明 王母娘娘 生日 道教 畲族 木铎 方秉



IT百科:

怎么在windows下备份c盘 android的文件怎么打开方式 l805在macos系统怎么设置


网者头条:

河里钓鱼走水有什么方法 蛙泳怎么能把腿蹬得快点 吉人麻将怎么玩的 乒乓球频率为什么会加快


王哲博客:抖音小助手救赎是什么 上海全职seo内推工资

相关文章

民俗艺术:欣赏中国民俗文化的神韵

民俗艺术:古老文化的神奇魅力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中蕴含着古老智慧和独特美学。民俗艺术作为这一文化的重要组成分,展现了热爱生活、崇尚自然、庆祝节庆的独特方式。首先,民俗艺术折射出对自然的虔诚敬畏。从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