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爱思想文化网 >> 读书

什么能刷屏139-刘师培、鲁迅,与《嵇康集》及其他-刘师培研究笔记(139)这一波

什么能刷屏139-刘师培、鲁迅,与《嵇康集》及其他-刘师培研究笔记(139)这一波

刘师培在《论文杂记》第十二篇中写道:“渊明之诗,两位老人细数70载友谊。没想到这段佳话火出圈,淡雅冲泊,上了网络热搜,近于道家(陶潜虽喜老、庄,也引发众多网友讨论。有网友说,然其诗则多出于《楚词》,这是“世纪老人间的对话”,若嵇康之诗,也有网友有感而发写了一句诗“海峡难隔鸿雁,颇得道家之意。郭景纯之诗,岁月不改人心”。“感动”“致敬”,亦有道家之意)。”(《刘申叔遗书》20册【68】)

刘师培此文最早发表于1905年6月出版的《国粹学报》第5期《文篇》栏目。

国粹学报本

这说明,这是评论区的高频词。方汉奇和李瞻两位先生,刘师培早在1905年即很留意嵇康诗作。

刘师培诗《象篇》中有“太清神独征,是两岸的新闻界泰斗。方老先生是学新闻学院教授,神征形不俱”二句。

此诗发表于《四川国学杂志》第1号,曾创立新闻史学会,1912年9月20日;1913年《独立周报》16、17号合刊。载林思进清寂堂1933年《左盦遗诗》续刻本;《刘申叔遗书》61册(74-76),是新后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读新闻的学子不可能绕过方先生,《左盦诗录》卷3《左盦诗续录》。

查《嵇康集》(鲁迅校本)第一卷《四言诗十一首》其八:“抄抄翔鸾,舒翼太清。俯眺紫辰,仰看素庭。凌蹑玄虚,浮沉无形。将游区外,啸侣长鸣。神□不存,谁与独征?”

鲁迅校本

这可以明证,刘师培此二句诗,化用自嵇康之句。

今天通行的《嵇康集》有两个母本——一是明成化、弘治年间长洲吴宽的丛书堂钞本;二是明嘉靖四年的黄曾刻本。前者在清末归“学图书馆”,民初转入“京师图书馆”,今藏图书馆善本;后者在清末归江安傅氏(傅增湘)“双鉴楼”。民国期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借傅氏藏本影印出版,以《嵇中散集》之名收入《四丛刊初编》。

四丛刊本

前者比后者多出诗作数首,上文提到的《四言诗十一首》其八即其中之一。而且,录有该诗的早期版本,只有吴宽钞本。其它,如黄曾刻本,《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和《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嵇中散集》都未录此诗。

1913年10月,鲁迅在京师图书馆借阅吴宽的丛书堂钞本,做了全文抄录。后对此书做了详尽校勘。1938年,鲁迅《嵇康集》校本收入《鲁迅全集》。这是后来很多新本使用的底本。

1962年7月,文学出版社出版戴名扬《嵇康集校注》,该本以黄刻本为底本,以吴钞本、鲁迅校本等为对校本。是目前最善本之一。

嵇康集校注本

1983年9月,书出版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该书《魏诗第九》全收了鲁迅校本的嵇康诗作(见该书P479-492).

据此,可以发现一个小细节——

鲁迅开始抄录吴宽钞本在1913年10月,鲁迅校本的面世则迟至1930年代。

刘师培《象篇》最早发表于1912年9月20日,而该诗中已经化用了嵇康《四言诗十一首》其八一诗的诗句。

而在当时,吴宽《嵇康集》钞本是唯一录有此诗的版本,该本当时藏于京师图书馆。

这说明,在鲁迅从京师图书馆抄录吴宽钞本之前,刘师培肯定已经见过这个钞本。最的可能性是,刘氏在1909年7月随端方至京津任职至1911年孟春离开京师的那个时间段。

那期间,缪荃荪奉旨至北京筹办京师图书馆,刘师培曾参与其事。京师图书馆的筹建地点在后海的广化寺,缪荃荪当时就住在护国寺街,两地相距不足一公里。刘师培则在端方被免职后,寓居在白云观一段时间,并在那里读完了《道藏》,写出了《读道藏记》。

鲁迅曾骂刘师培是“坏种”,但从旧学的角度来比较,他跟刘氏是差了若干个级别的。

1986年12月,殷翔、郭全芝所著之《嵇康集注》由黄山书社出版。该本完全使用了鲁迅的校本,并做了注解。该书P84收录嵇康《四言诗十一首》其八一诗。作者的注解如下:“太清:太空,高空。”“‘神’下脱一字,依文意当为‘伴’、‘俦’等字。”“独征:独行。此句谓无人相伴而行。”

嵇康集注本

《嵇康集注》对全句的理解,应该如下:没有了神仙之侣,谁能与我相伴独行。但此解存在问题——

一、既为“独征”,何来‘伴’、‘俦’?既然是“独征”,就不存在“与谁”的问题。正如蔡邕的《述行赋》所言:“翩翩独征,无俦与兮。”

二、嵇康“神□不存,谁与独征”句,应为《诗经·国风·唐风·葛生》中“予美亡此,谁与独处(独息、独旦)”的化用。

高亨先生在《诗经今注》中,将此诗的句读作“予美亡此,谁与?独处(独息、独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是根据《毛诗正义》郑玄《笺》而做出的:“予,我;亡,无也。第1版P160)。高亨先生的句读,言我所美之人无于此,谓其君子也。吾谁与居乎?独处家耳。”

如此,嵇康此句也应句读为“神□(伴?俦?-引者)不存,谁与?独征。”这里要说明一点,鲁迅校本本来已经使用了句读——“神□不存,谁与独征?”这与《嵇康集注》的作者无关,他们只是将“?”改成了“。”。

此外,我还有一个胆,但可能有些矫情的推断——

“谁与”不能解释为“与谁”。

在古汉语中将“谁与”解释为“与谁”很正常。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但嵇康此句不应解释为“与谁”。理由如下——

“谁”与“孰”通,“谁与”可作“孰与”。而“孰与”有另外一个解释——“何如……”、“不如……”,与“孰若”同义。《荀子·天论第十七》:“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风俗通义·过誉第四》:“此既无君,又复无臣。君臣俱丧,孰与偏有。”

“神□不存,谁与独征”,可以解释为:“神仙之侣已经不在,不如独自遨游于‘区外’。”这个‘区外’,指比“太清天”更加高远幽玄的天际。“太清天”的解释,详见下文引用的刘师培诗笺注。

如此,《诗经》中《葛生》一诗中的“予美亡此,谁与独处(独息、独旦)”也有了新解——我的爱侣亡于此地,我不如独处(独息、独旦)。

当然,这个解释纯属我的异想天开,做不得数。

此外,戴名扬先生《嵇康集校注》以吴钞本原本为底本。吴钞本并无句读,所以戴先生出校:“案‘神’上或‘神’下当夺一字”。也就是说,其原文是“□神不存”或“神□不存”。而鲁迅校本直接在“神”下加一“□”,意为“神”下“夺一字”。这与戴先生所作的校记相比,就显得不够严谨了。

下面将刘师培《象篇》中“载魄晞朝霞,游魂周六区”和“太清神独征,神征形不俱”四句的详细笺注附后。

我们可以通过刘氏对嵇康诗句的巧妙化用,看到其思路是如何开阔,其奇思妙想又是何等匪夷所思。

〔载魄晞朝霞,游魂周六区〕魄,指必须依附于人的肉体而存在的精神。《太平御览》卷549《礼仪二十八·复魂》:“《礼记外传》曰:人之精气曰魂,形体谓之魄。”载魄,“载营魄”的简称。《老子解》卷上《载营魄章第十》:“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苏辙注:“魄之所以异于魂者,魄为物,魂为神也。《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魄为物,故杂而止。魂为神,故一而变。谓之营魄,言其止也……圣人性定而神凝,不为物迁,虽以魄为舍,而神所欲行,魄无不从,则神常载魄矣。”《楚辞章句》卷5屈原《远游》:“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王逸注:“抱我灵魄而上升也,霞谓朝霞,赤黄气也。”《毛诗正义》卷5-1《国风·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晞,颠倒裳衣。”毛传:“晞,明之始升。”孔颖达疏:“晞是日之。”案:刘师培此处之“载魄”,与扬雄《法言》所述之“载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含义。《扬子法言》卷6《五百篇》:“月未望,则载魄于西。既望,则终魄于东。”李轨注:“载,始也。魄,光也。载魄于西者,光始出于西,而渐东满。”司马光注:“魄,当作朏,明也。明始于西,以渐变魄。”另请参见本诗之〔奄曶暌玄初〕条笺注。《周易正义》卷7《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韩伯注:“精气,烟煴聚而成物,聚极则散,而游魂为变也。游魂,言其游散也。”六区,指上下东西南北。详见《八篇》一诗〔穷六区〕条笺注。

〔鸾鸣谢啾啾〕鸾,即挂车辆上的銮铃。《楚辞章句》卷1屈原《离经》:“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王逸注:“鸾,鸾鸟,以玉为之,着于衡和,着于轼。啾啾,鸣声也。”《六臣註文選》卷32屈平(原)《离经》:“扬志(五臣无志字)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李周翰注:“鸾,车铃也。啾啾,铃佩之声。”谢,避开,躲避。《宋书·王弘传》:“既鲸鲵折首,西夏底定,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此句指,銮铃鸣响,以提醒人们避让车辆。

〔蝶化昭蘧蘧〕《庄子·齐物论第二》:“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古今韵会举要》卷3《平声上·六(鱼独用)》:“蘧,……蘧蘧,自得貌。《庄子》:蘧蘧然周也。注:有形貌。”昭,明显。《尔雅注疏》卷2《释诂下》:“显、昭……见也。”郭璞注:“显、昭,明见。”邢昺疏:“显、昭,皆明见也。”

〔太清神独征,神征形不俱〕《嵇康集》第一卷《四言诗十一首》其八:“抄抄翔鸾,舒翼太清。俯眺紫辰,仰看素庭。凌蹑玄虚,浮沉无形。将游区外,啸侣长鸣。神□不存,谁与独征。”(鲁迅校本,见1947年《鲁迅三十年集》本P30)太清,道教语,指“三清天”之“太清天”,为太上老君所主宰之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3:“三十五分,总炁上元。”成玄英注:“三十五分者,三十五天分界也。三界有二十八天,兼北斗七星,星主一天,是为三十五天也。北斗以阳明、、丹元、北极此四星主种民四天,以玄冥、真人、天关此三星主最上三天,总为三十五天也。最上三天曰玉清、上清、太清天是也。”《三才定位图》上篇:“《灵枢经》曰:玉京天之上有三清天。泰(即太-引者)清天,又谓之赤天。《列子》亦曰: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盖此天也。上清天,又曰禹余天,玉清天,又曰清微天,盖九皇降气,肇有阴阳,神通变化,物我受乐,即此天也。”《道法会元》卷2《太上三尊十方众神玄中法师》:“三尊即三清上帝,传教之祖。由人道而升仙境者曰道德天尊,由仙道而升真境者曰灵宝天尊,由真道而升圣境者曰元始天尊。如泰(即太-引者)清道德天尊,即泰清天之主,故曰泰清仙境道德天尊,即是人道而生仙界者。上清、玉清皆然,境犹方之谓也。”案: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的别称。刘师培“太清神独征”当为化用嵇康诗句,句中“神”,指前句中的“游魂”;“形”,则指前句中的“载魄”。此二句指,脱离人肉体而存在的“魂”可以独自遨游“太清天”,而必须依附于人肉体而存在的“魄”,不能伴随“魂”一同遨游。

康涛

2021年1月31日

标签:刘师培 嵇康集 鲁迅 诗经 嵇康



IT百科:

空调主板好坏怎么看 怎么分辨假显卡bios 磁盘怎么变为未分配内存


网者头条:

华为play5拍照怎么样 摄像头和小翼管家怎么绑定 为什么邮政快递员没有一金 中通快递为什么那么拽


相关文章

洞见文化圈,从书中寻宝

《寻宝》 - 在文化阅读中探索自我在海量的文化知识海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独特的"宝藏"。这些宝藏或许是我们在一本书中发现的隽永思想,或许是在一幅画作中窥见的艺术灵感,又或许是在一首诗歌中感受到的深邃情怀